《華爾街日報》爆出消息后,Kate Spade 28日下午股價應聲大漲23.1%。公司發言人表示:“出于政策規定,我們不對行業傳聞或是推測做說明。”但業內人士并不驚訝于這則買賣消息,因為早在11月14日,Kate Spade股東之一、紐約對沖基金Caerus Investors就曾向公司發去公開信,建議出售。
Caerus Investors首次投資Kate Spade起源于2009年,當時后者還是美國服裝公司Liz Claiborne的旗下品牌。

在信中,Caerus Investors表示出對于Kate Spade近來表現欠佳的擔憂。信中提到:“我們認為Kate Spade應當尋找在生活方式,尤其配飾領域中有戰略意識的買家。”有意思的是,有力的潛在買家Coach在公開信發布之后股價上升了2.7%。其首席執行官Victor Luis面對華爾街毫不諱言自己正積極尋覓收購目標。
美國證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認為Kate Spade對千禧一代的吸引力,以及它在手袋、時裝、珠寶方面的成功排布足以引來大批買家。“其中包括Coach,傳聞后者將于未來幾周里進行收購評估。”分析師Betty Chen還注意到今年節假打折季中,Kate Spade打出的折扣同比去年高了5%-10%:奧特拉斯的折扣在60%-70%之間,零售店鋪折扣則在30%左右。
《華爾街日報》發現,Kate Spade眼下正與一家投資銀行合作,并且已經和若干家潛在買家展開商談。“Kate Spade其實是家相對健康的公司,而且還有機會開拓批發渠道。”效力于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分析師Ike Boruchow說道。

1993年,設計師Kate Spade和她丈夫Andy Spade兩人與合伙人聯合創辦了一家同名配飾公司。曾經在時尚雜志《Mademoiselle》擔任編輯的她在設計配件時,常常使用跳躍的色彩,并結合經典、使用的輪廓。不少女性消費者為包袋的簡約所吸引。
6年后,美國奢侈精品百貨尼曼出資3360萬美元(約合2.08億元人民幣),認購品牌56%的的股份。夫婦兩人在2006年Liz Claiborne出手收購后宣布離開。如今的Kate Spade由設計師Deborah Lloyd全權負責,她身兼首席執行官兼創意總監。
Deborah Lloyd和CEO Craig Leavitt組成的雙人搭檔令Kate Spade營收額在2008年至2014年間增長了至少7倍。社交媒體在其中起到不小作用,明快、可愛的品牌形象透過Instagram、Twitter等傳送至年輕人分秒不離身的手機中。想要抓牢Z世代的Kate Spade還計劃于今年11月推出智能手表,借智能穿戴風潮吸引技術愛好者。


截至目前,Kate Spade在北美擁有175家直營門店,其中包含67家奧特萊斯店鋪。此外,它的海外店鋪共有93家,奧特萊斯和特許經營店分別有14和54家。對于折扣商品的過度依賴一直是Kate Spade為投行詬病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年線下全價零售又不給力,使得包括Kate Spade、Michael Kors等在內的輕奢品牌深受其害。
據彭博社報道,Kate Spade如今市值在230億美元左右。Craig Leavitt曾放話稱公司目標是40億美元。從Kate Spade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公司營收超出分析師預期,凈收益為2960萬美元,營收同比大增14.1%,達到3.16億美元。
Michael Kors、G-III,甚至VF集團都成為行業中的熱議目標。風投機構Springboard Growth Capital合伙人Kay Koplovitz倒不認為VF會是理想買家,畢竟旗下擁有Timberland、North Face的VF過于戶外,與Kate Spade當前的客戶群畫像相去甚遠。
“如果Kate Spade想要躋身于奢侈品集團的大傘之下,它就要小心保持品牌特性,以免被母公司同化。”Kay Koplovitz認為從私募角度來看,買家最好已經擁有時尚品牌,且富有時尚敏感度與專業度。
1.海淘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海淘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海淘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海淘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海淘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