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是一個成熟男性的必備之物,一雙好皮鞋不僅讓你更舒適、更自信,而且可以體現一個男人的生活品味,提升你的整體氣質、價值,甚至會給人超乎想象的好印象。此外,好的皮鞋算是耐用消費品,如果保養得法,至少可以服務你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與女鞋側重款式設計和時尚不同,男鞋更側重品質和品牌,選購起來有很多門道。
皮鞋的鞋型又叫版型,它和皮料組成皮鞋非常重要的兩個面。判斷一雙皮鞋的價值,最主要就是這兩個方面了。男士皮鞋可以很簡單的分為正裝皮鞋和休閑皮鞋兩種。正裝皮鞋必須搭配正裝西褲,而且講究很多。休閑皮鞋就比較隨意了,休閑褲、牛仔褲,甚至短褲都可以配,感覺怎么好就怎么來。接下來的內容就比較偏重于正裝皮鞋了,正裝皮鞋的款式嚴格來說只包括牛津(Oxford)、德比(Derby)、蒙克(Monk)這些特殊款式。
蒙克鞋(Monk):蒙克鞋又叫僧侶鞋、和尚鞋,是鞋帶還沒發明前的產物,因而是西方最古老的鞋的種類之一。蒙克鞋沒有鞋帶,借金屬扣環與皮帶之間的橫向結合力約束。它的標志特征是橫跨鞋面、有金屬扣環的橫向搭帶。在鞋帶設計尚未出現之前,這種皮帶扣的設計是非常重要且歷史悠久的分類。據說英國商人非常偏愛這種設計。從正式程度而言,和尚鞋是商務場合僅次于牛津鞋的,正式程度屬第二高。當時的男士出席正式場合,都穿這種系袢扣的和尚扣,這種風潮至今依然沒有過時。很多老派人士依然樂意選擇這種Old Fashion。

德比鞋(Derby)與牛津鞋(Oxford):
說起德比(Derby),還得先從鞋帶說起。鞋帶其實也算一個偉大的發明。伴隨鞋帶而來的就是德比鞋和牛津鞋。牛津鞋的特點是閉合式的鞋帶,鞋帶孔與鞋舌釘在一起,鞋面和鞋舌不是一整塊皮。而德比鞋則與之相反,開放式鞋帶獨立于鞋舌,鞋舌與鞋面連在一起。

德比鞋的鞋舌與鞋面連在一起
牛津鞋是閉合式鞋頭,德比鞋是開放式鞋頭。牛津鞋更正式,更結實,德比鞋更休閑、更舒適,正式程度在牛津鞋與和尚鞋之后。較之牛津鞋,德比鞋多了一分悠閑的氣質,沉穩和創新的感覺適合略帶輕松氣氛的社交場合。

牛津鞋的鞋面與鞋舌不是一整塊皮
然而牛津鞋的地位不可撼動,一經面世就廣受歡迎,占了主導地位,也是商務場合最正式的正裝皮鞋。牛津鞋分類較為復雜,牛津鞋的鞋頭一般都有雕花,鞋面除了光潔的素面,往往還有橫紋或翼紋。
皮鞋的紋理:橫紋是比較常見的,很受歡迎,既比光潔的素面顯得成熟、有風味,又比翼紋顯得活潑、有精神。從剛出道的年輕人,到閱歷豐富的紳士長者,都可以選擇。而且和西服西褲搭配起來也比較協調,讓人感覺很輕松,不會讓人覺得突兀或出格,可謂百搭款型。翼紋是專業人士講究的東西,它的特點是老成穩重,精美典雅。翼紋博大精深,幾乎是藝術或創作的范疇,這里就不展開說了,但希望大家注意兩點:一是購買須謹慎,一定要適合自己的腳型、年齡、身份、氣質;二是搭配需謹慎,要與服裝、場合和環境搭配。
樂福(Loafer):介于正式與休閑的邊緣,不能算正裝皮鞋。樂福鞋通常指無鞋帶、淺口、易脫的皮鞋。特點是從鞋鞍兩側跨過鞋面上方的皮帶,或加入簡單的金屬扣環。皮鞋上的金屬飾件應越少越好,如果必須有,也應該簡潔、精致,富有設計感。

切爾西靴: 歷史悠久的切爾西靴(chelsea boots)曾有很多名字,短馬靴和騎士馬靴兩種叫法最廣為人知,也說明這款經典短靴在維多利亞時期剛剛出現時,是作為騎馬時的專用鞋履,簡潔美觀,緊湊貼腳,加之其易于穿脫的標志性松緊側邊設計,讓切爾西靴很快征服了當時熱愛騎術的人群,尤其是貴族女性,成為了19世紀40年代騎馬時的潮流選擇。

而切爾西靴真正意義上成為男人衣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當時“摩登族”(Mods)文化在倫敦盛行,年輕、富有又愛好時尚的“摩登族”青年對切爾西靴格外喜愛,切爾西靴也在這時經歷了變革,外觀更加時髦。后來的披頭士樂隊對切爾西靴的熱捧,讓切爾西靴一時風光無限。切爾西靴首選品牌為英國的Paul Smith。
布洛克風格: 布洛克是英語Brogue的譯音,廣泛指各種以釘孔圖案和皮革曲線切邊裝飾的皮鞋和皮靴,可以是牛津鞋,也可以是德比鞋,還可以是樂福鞋。布洛克鞋源于英倫,雖然如今布洛克鞋看起來十分精致,但它并非為社交場合而創造,恰恰相反,最早是16世紀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在高地工作時用于鄉間戶外工作的簡易實用鞋。溫莎公爵把布洛克從鄉間發掘出來,讓它成為紳士的象征。

皮鞋的皮料及保養: 皮鞋的皮料常見有牛皮、羊皮、豬皮,其實制鞋的皮料范圍很廣,鹿皮、麂皮、鴕鳥皮、鱷魚皮、蛇皮、蜥蜴皮、蛙皮……也都可以制鞋。羊皮多用于女鞋,男鞋基本還是用牛皮,牛皮也可以分成很多種,頭層牛皮基本都是可以接受的。牛皮分為胎牛皮、小牛皮和大牛皮,胎牛皮存世稀少,價格也不菲。胎牛皮結合了牛皮和羊皮的優點,柔軟度不輸羊皮,但厚度和韌性卻超越羊皮。小牛皮是常見的材料,毛孔細小,分布均勻緊密,革面豐滿、光亮。大牛皮最為常見,雖然少不了疤痕或褶皺,但料理得法,依然可以有出色的表現,牛皮最好的部位是背部和臀部。此外,還要關注鞣制工藝,往往這更重要。鞣制后的皮料可以分為油皮、蠟皮、反毛皮、珠面皮等多種。
油皮、蠟皮有光澤,需要不斷的上油、上蠟,以滋潤皮面,保持光澤,珠面皮,一般用棉布擦拭鞋面即可,如果有臟污,再用皮革專用清洗劑清除,每一到兩個星期上一次鞋油即可,但是,如果皮面干燥、發硬,則需要另上貂油滋潤。反毛皮不可用鞋油或貂油,如有塵土或臟污,一般用海綿或刷子清潔即可。淘汰的舊牙刷就很好用,如果刷不掉,就用中性的紡織品清潔劑處理,泡沫清潔劑也可以。

木質鞋楦可以使皮鞋得到最好的休息
皮鞋的底料: 除了面料,底料也很關鍵。最好的當然還是皮底,牛背皮最佳。可惜太過嬌貴,只能穿于地毯。皮底鞋被視為正式場合的必備鞋款,全皮制作的鞋底經粘合、車縫,非常牢靠,被公認為手工制鞋的標志性技術。此外,皮底保證了最佳的腳感,透氣、輕盈,體驗絕非普通皮鞋可以媲美。更常見的底料有橡膠、塑膠、復合、牛筋等。聚氨酯塑膠底料因為經濟實用,也廣受歡迎。從經濟角度而言,更好的選擇還是橡膠。橡膠大底結實耐用,適用面廣,比如著名的Vibram大底。
皮鞋的工藝: 制鞋工藝很復雜,除了皮料剪裁和制楦,最核心的就是車線和壓條。完全的膠粘工藝當然是不可靠的,還得要扎實的走釘或車線。圖:精致扎實的車線 皮鞋的工藝里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所謂的“固特異”沿條工藝。依據現在的材料和人工水平,采用固特異工藝的皮鞋至少都得在千元左右。如果愛惜著穿,并注意保養,采用固特異工藝的皮鞋基本是穿不壞的。哪怕底磨平了,釘了鞋掌或補了新底,依然可靠。很多朋友穿了五年、八年,甚至更長時間,越穿越合腳,越穿越有感情,這樣算下來,依然很劃算。

好皮鞋的車線一定是精致扎實的
選購皮鞋的幾個小細節:
第一個細節是皮質,包括面皮和內皮。體會光滑和厚實程度,還有韌性和強度。用手仔細觸摸鞋面、鞋身、鞋背、鞋內襯等各處皮質,觀察和感受皮質的細節和紋路。好的牛皮一定是精細并且堅韌的;好的羊皮是柔軟和細膩的;好的豬皮是透爽和舒適的。
第二個細節是鞋底,分成外底和內底。除了材質要求外,最好能穿上踩地,多走走,試試腳感,外底應該厚實不失柔韌,內底應該貼合自然并透氣。另外鞋型的好壞,特別是套楦是否有瑕疵出入等也可以通過試穿來發現,或者觀察鞋后跟的水平圖。
第三個細節是縫線。主要是皮料和鞋底接縫地方的車線,也包括皮料之間的縫紉。仔細比較一下不同品牌和價位的縫線,做工一目了然。內底如果可以揭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縫線,請注意縫線的材質、走勢、針腳等。特別是接線處和重要部位的走線,比如1/3前腳掌兩側,就是行走中比較吃勁的環節,這兩側的縫線就很重要,針腳就應該更為密集。還有鞋后跟也是承重較為集中的部位,此外也是后跟釘掌的區域,這里不僅有縫線,還有釘掌,也要特別留意。
總之,正裝皮鞋的選購款式應簡單、經典,甚至保守。黑色永遠沒錯。只要配得上衣服,棕色、甚至白色也無所謂。正裝皮鞋又可以分為更保守、更花哨、更繁瑣的復古正裝皮鞋和較為簡潔的現代正裝皮鞋。前者一般用于特殊意義的正式場合,如典禮、婚禮、酒會等,后者用于一般的政商場合。即使是復古正裝皮鞋,也可以選擇素面的牛津鞋。其實,越簡潔的皮鞋,越是考驗鞋型和皮質。選購休閑皮鞋不必太多條條框框,選擇靠譜的品牌試穿,哪個舒服買哪個即可。休閑皮鞋種類繁多,可以根據自己的氣質、場合、服裝搭配自由選擇。閉合方式除了系帶,還可以選搭扣、套腳的Loafer鞋(俗稱“一腳蹬”)等。
1.海淘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海淘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海淘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海淘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海淘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