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外線的三種類型
紫外線簡稱UV,是指陽光中波長200至400nm的光線,紫外線的波長越短對人體的傷害越大,依其波長可以分為三種。UVA:波長320至400nm,穿透力最強,可以穿透云層和大氣層,直達地面,穿透真皮層造成皮膚曬紅曬傷,UVA射線會嚴重破壞真皮的膠原纖維,使肌膚缺水、老化、喪失彈性,嚴重時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最具殺傷力的時段是早上10:00到下午2:00。在海邊、草地等陽光折射率強的地方,UVB射線也最強,所以UVB又叫“休閑紫外線”。UVC:波長200至280nm,波長最短,會造成肌膚急性曬傷,本來可以被臭氧層吸收,不過近年來由于臭氧層被破壞,預期UVC對皮膚的傷害也會愈來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UVA射線,所以它又被稱為“生活紫外線”。會加強UVB對皮膚的傷害力,引起黑斑,是皮膚老化的主因。UVB:波長280至320nm,可以侵入肌膚表皮層,是肌膚發炎、干燥、脫皮的元兇,會使皮膚曬紅曬傷,直接刺激麥拉寧黑色素細胞,產生斑點曬斑,也會造成皮膚癌。
2. 防曬系數SPF與PA
UVC雖然目前對于皮膚的傷害有所增加,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防曬產品主要還是針對于UVA和UVB的防曬。防曬霜一般會有兩個防曬指數,SPF和PA。
PA,是對紫外線UVA的防護。跟SPF不同,不是用數字倍數計量的,而是用“+”。也是由于個人的膚質和體制不同,所以提供的具體防護時間也有所不同。通常一個“+”代表隊UVA的有效防護時長為2-4個小時。“+”字越多, 防止UVA 的效果就越好,有效防護時間也就越長。 但是與SPF一樣,系數越高,對皮膚的負擔也越大。
SPF,是對紫外線UVB的防護。這個指數,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大多人也都知道是與防曬時間相關的。但是具體怎么計算成防曬時間,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在不涂防曬產品的情況下,在陽光下停留皮膚會稍稍變成淡紅色的時間為基礎時間,一般為10-20分鐘,因為每個人的膚質不同,這個基礎時間是一個時間段,而不是準確的幾分鐘。而SPF系數表示的就是能夠提供有效防曬的時間與基礎時間的倍數關系。例如SPF 15 ,提供的有效防曬時間為10-20分鐘的15倍。 所以SPF的倍數越大,延長有效防曬的時間久越長,但是對于皮膚的負擔也就更大。
3.物理防曬與化學防曬
市面上的防曬品大體上可分為化學性、物理性兩大類。防這兩種防曬方法實際是指防曬劑的不同。我用圖表的形式給大家簡單介紹下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的區別。

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的區別

不過現在很多產品都兼具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的成分了,兼顧了二者的有點和缺點。
4.防曬霜的選購
第一,要選擇UVA和UVB雙重防護的產品,注意查看SPF和PA標示。
第二,根據自己的膚質和戶外活動時間選擇防曬產品。不化妝的,皮膚敏感,干燥的的可以選擇物理防曬,化妝的,不喜油膩泛白的可以選擇化學防曬。戶外時間多的選擇防曬系數高的,戶外活動少的選擇防曬系數低的。防曬指數過高的防曬用品容易阻塞毛孔,不利于排汗,所以不是防曬指數越高越好。要在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要求,選用不同防曬指數的用品。另外防曬效果不會因為涂抹的產品多而疊加延長防曬時間,如果疊加使用也是取防曬效果最長的。
5.防曬霜的使用注意事項
不分四季,不分陰晴天,出門前20分鐘一定要涂抹,記得一定要提前涂抹才能有效防曬。

涂抹防曬之前一定涂抹乳液或者面霜,可以起到隔離的作用,可以降低防曬霜對于皮膚的刺激。尤其是在是用化學防曬時。
涂擦防曬品的次數并不是一天只擦一次就足夠,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一般的防曬用品防汗程度為30分鐘,防水程度為80分鐘,如長時間在陽光下,應該反復多次涂擦防曬品,最好隔1小時擦一次。
如果需要化彩妝,要在防曬霜涂抹10分鐘之后進行,如果是化學防曬霜可略縮短時間。
如果一旦曬傷,一定要注意曬后修復,黃瓜、蘆薈都是非常好用的補水鎮定的寶貝。飲食上多吃含高蛋白及維生素B的食物,可以提高對陽光的抵抗力。維生素C可以修護曬傷后的肌膚,亦可防止黑色素、黑斑的產生。
防曬產品一般都需要進行卸妝,才能徹底清潔,只是常規洗面奶會使得防曬霜無法清潔,日積月累對皮膚造成嚴重負擔和傷害。
防曬霜并不是涂了就有用的,沒有合適的利用會造成對皮膚的傷害,合理的利用會幫助我們抵抗這一夏天的陽光,讓我們盡情在夏日里展開戶外活動,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選擇防曬霜,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防曬品。
1.海淘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海淘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海淘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海淘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海淘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